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

2023-03-19 来源:五八零教育网
总体思路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非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国内的几个人的一时兴起而为,更非国外人士的移植产生。它的成立有着深刻的历史和社会根源,是历史的必然。

1.近代以来各阶级救亡史:

纵观中国百年近代史,既是一部多灾多难的史书,也是一部救亡图存的史书。

随着中国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地主阶级打着”自强、求富”的旗号掀起洋务运动,但终随甲午战败而告终。继而面对艰辛时局,资产阶级维新派又打着立宪改良的旗号变法图强,但又因顽固派的阻挠扼杀而流产。面对清政府的腐朽反动,革命派坚决坚持将其推翻,革命一心,众志成城。已经腐化的清王朝纵使有三百年的基业,但仍不堪一击,在辛亥革命的冲击下轰然倒塌,共和政体终于确立。然而成功之中却也包含着危机,革命队伍中混杂了大量的投机分子和反革命卧底。正如时人悲叹:无量头颅无量血,可怜赢得假共和。破旧容易,可建新何其难哉!此后,称帝闹剧、府院之争、复辟闹剧争相上演。

正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军阀割据,不亦乐乎,人民哀号,生灵涂炭。共和政体名存实亡。前途在哪里?谁将指引我们走向最终的胜利?

串词一:从上述论证来看,带领我们走向胜利的不是农民阶级,也不是地主阶级,但在这动荡的局势中,工人阶级慢慢发展,并崭露头角,开始发挥其历史作用。

2.工人阶级的壮大;

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在华企业、中国早期的官僚资本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发展而成长壮大的。中国最早的一批产业工人诞生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外国资本在中国开办的企业当中,而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企业和70年代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当中又诞生了一批产业工人。到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阶级人数约10万人,辛亥革命前增加到60万人左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发展到约100万人。(ppt展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由于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和压迫,从而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中国产业工人的数量有了突飞猛进的增长。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全国产业工人达到200余万人,此外还有手工业工人和店员1000万人。这就说明,中国工人阶级已经成长壮大,形成一支崭新的社会力量。

中国工人阶级除了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即与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是新的生产力代表者,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具有大公无私、组织性和纪律性外,还有其特殊优点:(1)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本国资本主义三重压迫,(ppt)所受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国工人中罕见的,这就决定了他们具有极强的反抗性和革命性。(ppt)(2)中国工人阶级虽然人数不多,但很集中,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大城市和煤矿、纺织等一些工矿企业部门,因而使中国工人便于组织,便于团结战斗,容易在斗争中形成强大的政治力量。(3)中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巩固的工农联盟。由于中国工人阶级的这些优点, 必然使他们成为近代中国一个特别能战斗的、最革命的阶级,能够担当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中国工人阶级作为旧制度的掘墓人,从它诞生之日起,就开始了反抗剥削和压迫的斗争。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中国工人运动有了新的发展,罢工的次数显著增加,罢工的规模也愈来愈扩大,充分体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精神。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工人运动继续得到发展,各主要工业城市相继发生经济的、政治的罢工和示威游行。工人斗争的内容也从经济斗争转向政治斗争,工人们揭露资本家和包工头

的罪恶,要求保障工人人格和从事社会活动的权利。五四运动时期,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了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的转变,表明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党的条件趋于成熟。

可见,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串词二: 既然是论证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必然性,那么中国共产党内部的发展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原因。只有共产党具备了成立的条件,再加上各方的推动,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在中国历史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政党。

3.中国政党发展史: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演进的重要产物。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国共中国共产党的创建是近代中国政党政治演进的重要产物。近代中国政党政治的兴起与发展,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历史前提,旧式政党政治最终归于失败的经验教训,客观上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造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供了直接的历史借鉴。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增添了新鲜力量和崭新内容,成为中国政党政治史上的里程碑。中国共产党诞生创造了历史前提,旧式政党政治最终归于失败的经验教训,客观上又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创造新型无产阶级革命政党提供了直接的历史借鉴。而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则为近代中国的政党政治增添了新鲜力量和崭新内容,成为中国政党政治史上的里程碑。

中国早期政党史有一个很鲜明的特点: 政党往往是由社团发展而成的, 而与此相关的社团具有浓厚的政治民主色彩。具有近代意义的社团最初出现在晚清, 其目的就是救亡图存, 振兴中华。先进知识分子目睹国势日衰, 建立社团,期以合群之力, 开风气与民智, 以复兴国家。其最为典型的便是中国同盟会。

虽然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与中国共产党在性质、改造中国的手段与终极目标等有本质的区别; 但救亡振兴的深层动因、政党组织的一般基本元素又有一脉相承的关系。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如林伯渠、董必武等是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嬗变出来的, 所以他们对建立政党并不陌生。从形式上讲, 他们将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党转换成无产阶级革命党没有多大障碍, 当他们世界观实现伟大的转变后, 提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中国第一批马克思主义者还有相当一部分是从新式学校培育出来的知识分子, 李大钊、李达、毛泽东、蔡和森、周恩来等是杰出的代表, 他们几乎都是在新文化运动的“集结号”中, 以社团(或者期刊, 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形成纽带而聚集起来的激进青年。五四时期, 在先进知识青年中成立团体蔚然成

风, 各种团体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 团体名称虽然各异, 主义、信仰、宗旨也是五花八门,甚至相佐, 但“集合同志”、“ 改造中国与世界” 则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他们在团体起源时就有明显的政治倾向, 小团体向大联合发展、大联合又组织政党的思想, 业已在某些团体胚芽时发育。

以上这些并非与共产国际代表有直接联系的团体发展过程, 说明在中国“激进团体——‘死党’—— 无产阶级政党”是进步社团——政党演变的必然逻辑。

4..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马克思主义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20世纪初期得到传播。最初,中国人从接触欧洲的各派社会主义学说中,知道了马克思的名字和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零星片断。但在当时的中国人中知道上述内容的人很少,即使是先进者也不能区别马克思主义同其他社会主义派别。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经过五四运动,逐渐形成强大

的社会思潮。1918年下半年,李大钊先后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新纪元》等文章,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歌颂俄国十月革命。他指出,俄国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性质不同,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伟大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1919年5月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发表自己撰写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社会主义和政治经济学。指出这三个部分“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而阶级竞争恰如一条金线,把这三大原理从根本上联络起来”。这是对马克思主义较系统、完整的介绍,标志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5.十月革命对中共成立的影响;

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当时和俄国无产阶级处于同样遭遇的各国无产阶级树立了榜样。各国无产阶级从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获得了鼓舞自己前进的勇气。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达到400多种。比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少年中国》、《觉醒》、《湘江评论》等。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编辑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他们的推动下,许多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逐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4

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

6.共产国际的协助:

提到共产国际,其对中国共产党成立也是功不可没的。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又名世界共产党,它从成立之日起,就肩负着双项重要使命:一是领导和帮助世界各国共产党和革命党人成就马克思列宁世界革命的理想;一是在资本主义列强包围俄国革命的情况下,通过各国共产党,引导各国民众共同拥护和保卫俄国革命的成果。

(一)组建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和组织

魏金斯基1920年3月来华,观察到虽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但马克思主义却混杂在各种思想之中,思想界呈现一种混乱复杂的局面。为了批判非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干扰,魏金斯基帮助李大钊、邓中夏等,团结了一大批知识分子,在北大成立了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从而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二)培养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

1919年前后,俄国人布尔曼特独自来华,并与北京和天津高等学院里的进步学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也与李大钊教授建立了密切的个人关系。布尔曼特的工作重点在介绍和传播十月革命和俄国的情况。此后魏金斯基到北京后便与李大钊等进步人士讨论建立中国共产党的干部人才培养的组织基础问题。从而培养了一批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一批青年革命知识分子并且都先后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三)输送干部人才,培养中国共产党前期的重要骨干

魏金斯基于1920年8月在上海创办了外国语学社,为中国革命青年补习俄语,然后输送这些中国革命青年前往共产国际主办的莫斯科东方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

(四)重视工人运动,巩固中国共产党组织的阶级基础

1921年三月,共产国际派遣马林和尼柯尔斯基来华指导帮助。早在1920年5月,受共产国际指导,李大钊和邓中夏组织了分别有500 多工友学生、1000多工人参加的几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的活动,号召中国工人阶级觉悟。后来共产国际代表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马迈耶夫等留在北京帮助李大钊,一路由魏金斯基亲自南下帮助陈独秀开展革命工人运动,工人运动的蓬勃发展标志着中国工人阶级作为运动的主力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五)积极指导全国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创建

经鲍立维介绍,魏金斯基会见了李大钊。双方在北大红楼图书馆,讨论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问题。接着魏金斯基又去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商建党大计。陈独秀和魏金斯基一见如故,多次交谈,反复交换意见。魏根据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认为组织中国共产党加入共产国际是中国革命的当务之急。这正符合陈独秀的意愿,他决定立即发动、组织中国共产党。接着魏又和上海的其他社会主义者建立了联系,同他们座谈后,他认为:“中国现在关于新思想的潮流,第一,太复杂,有无政府主义,有工团主义,有社会主义,五花八门,没有一个主流;第二,没有组织,做文章、说空话的人多,实际行动一点都没有。”这个意见得到多数人的同意。正是在魏的指导下,1920年7、8月,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正式成立。

1920年12月,魏金斯基离开上海去广州;同时上海发起组也积极开展各种活动,积极指导全国各地建立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组织。为了及时了解国际动态,与共产国际和苏俄取得联系,上海党组创办了华俄通讯社。该社的任务主要是向共产国际和苏俄发通讯稿,报道中国革命的消息;同时,通过共产国际代表,从苏俄驻华使馆得到《国际新闻通讯》等共产国际刊物和十月革命后俄国的情况。(删除)

这样继上海之后,北京、长沙、武汉、济南、广州等地也都成立了共产党的组织。经过对历史史实的回顾,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的过程中,共产国际和苏俄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并参与了一些地方的具体准备工作。

(总结)通过以上的几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得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并非偶然,而是必然。从内部原因来看,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形成了坚实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形成的先进的思想基础,中国政党的发展也稳步向前,再加上前人探索与总结的经验,使得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内部力量蓄势待发。从外部的原因来看,十月革命的影响以及共产国际的指导与推动更是让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火苗越烧越旺,这正是,万事俱备,恰好东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就此成立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